《北京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提質增效三年行動計劃》政策解讀
《北京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提質增效三年行動計劃》的出臺,旨在全面提升中小企業服務質效,推動首都中小企業蓬勃發展。這一行動計劃聚焦于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體系,以滿足中小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本文將對這一政策進行深入解讀,剖析其背后的政策邏輯、主要目標和實施路徑,幫助中小企業更好地理解政策內容,抓住發展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編制背景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關于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決策部署,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健全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健全北京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推動首都中小企業蓬勃健康發展,我局編制了《北京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提質增效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
二、主要內容
(一)總體要求
《三年行動計劃》緊密圍繞堅持統籌聯動、集成匯聚,堅持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堅持創新引領、點面兼顧的原則,提出到2027年,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工作體系全面升級,打造1千家左右各級服務載體,培育和服務1萬家左右專精特新企業以及3萬家左右創新型、科技型中小企業,累計服務200萬家次左右中小企業,形成“以點帶面、連線成片、政策直享、服務直達”的服務格局,打造具有全國示范效應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模式。
(二)重點任務
《三年行動計劃》提出構建“12358”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和全要素資源保障,不斷提升中小企業服務質效,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1”: 建立健全一套工作統籌和評價機制
健全全市中小企業工作統籌機制,強化市區聯動、部門協同,加強對各區中小企業服務成效考核評價,從機構人員配置、資金基金投入、服務載體建設和重點企業培育等方面建立評價體系,定期開展監測。發布北京市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動態把握本市中小企業發展態勢。
“2”: 構建“普惠幫扶”+“重點培優”二級階梯服務模式面向中小企業普遍需求,做好“搭臺鋪路”式的普惠服務輸出,優化“1+17+N+X”服務網絡,推動政策精準觸達,定期調研走訪摸清訴求,加快欠款清償化解,持續擴大企業服務覆蓋面。
針對重點群體發展需要,加強“精準定制”式的資源要素匹配,加強梯度培育,推動掛牌上市,推動數字化轉型、加強人才引育,助力企業加快發展壯大。
“3”: 打造解決企業發展難點問題的三大服務品牌
聚焦中小企業融資難貴、在產業鏈中作用發揮不足以及服務保障力度不夠等三方面問題,打造三個服務品牌。
一是聚焦解決“獲得融資難”問題,打造千億暢融品牌。構建多種融資方式聯動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加大特色融資產品供給,拓展首貸、做好續貸、增加信用貸,發揮政府引導基金和社會化基金作用,開展融資路演活動,開展常態化上市培育服務。
二是聚焦解決“開拓市場難”問題,打造“一月一鏈”品牌。圍繞未來產業和高精尖產業鏈,加強合作對接,促進大中小企業資源共享、協同創新、融通發展,推動優質中小企業深度參與補鏈強鏈。
三是聚焦解決“享受服務難”問題,打造“益企京彩”品牌。依托“12345”企服熱線建立全市統一的問題反饋渠道,打造“指尖上的一站式企服平臺”,優化“政策計算器”,實現惠企服務下沉擴面,加強典型案例宣傳推廣。
“5”: 培育五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載體
打造“小微企業之家、專精特新服務站、示范平臺(基地)、專精特新特色園區、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五級服務載體。
小微企業之家,定位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中基礎性、廣泛性的服務載體,數量多、覆蓋廣,提供政策宣貫、服務信息發布等基礎服務。到2027年,建立1000個左右“小微企業之家”。
專精特新服務站,定位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中重點面向專精特新企業開展精準服務的服務載體,在普惠服務基礎上,重點面向專精特新企業,優政策、優服務,助融資、助上市、助宣傳。到2027年,建設100家左右專精特新服務站。
示范平臺(基地),定位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中集聚各類資源要素、助力小微企業成長壯大的中樞型服務載體,為中小企業提供全鏈條服務需求。到2027年,培育300家左右示范平臺(基地)。
專精特新特色園區,定位為匯聚優勢服務資源,提升特色服務能力,以培育和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為主要服務功能的特色服務載體,重點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企業融資、產業鏈融通、數字化轉型等特色精準服。到2027年,建設20個專精特新特色園區。
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定位為在區級范圍內,以中小企業為主體、圍繞特色產業發展的綜合性服務載體,具備完善產業生態的服務載體,推動企業集群式發展,激發區域經濟活力。到2027年,累計培育20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8”: 實施中小企業公共服務能力升級八項工程
一是“平臺聚合”工程,推動服務資源集聚化。打造橫向打通、縱向貫通、政策集成、資源匯聚的“一站式”服務樞紐,實現信息通查、咨詢通達、服務通辦。
二是“擴容提質”工程,推動服務供給多元化。圍繞提供公益性“紓困解難”服務,加大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的清償化解力度。圍繞企業普遍性需求,加大普惠性服務供給。圍繞企業個性化需求,加大專業化服務供給。
三是“數據筑基”工程,推動服務對接精準化。加強數據治理,推動惠企政策精準觸達。整合服務資源,利用大數據手段實現精準對接。
四是“崗位提升”工程,推動服務能力專業化施。加強一線服務人員供給,建立交叉協作機制,推動建立志愿服務隊伍。
五是“技術賦能”工程,推動服務方式智慧化。鼓勵服務載體和機構利用技術手段搭建“一站式”線上服務平臺,提供智能集成化服務,發展“小快輕準”數字化產品。
六是“標準領航”工程,推動服務過程規范化。制定服務載體管理規范,制定團體標準,加強標準化培訓,引導建立標準化管理制度。
七是“要素融通”工程,推動服務活動矩陣化。舉辦各類政策服務,開展“創客北京”賽事,組織龍頭企業、優質服務商進基地、進園區,幫助企業對接資源。
八是“揚帆出海”工程,推動服務范圍國際化。組織企業參加國際展會,培育專業服務機構,開發跨境金融服務產品,助力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
三、保障措施
一是加大資金支持。建立“政府資金+社會資源”協調配合、有機聯動的資金支持體系。用好中小企業服務券政策工具,鼓勵引導各類產業投資基金聚焦專精特新特色園區、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等加大投資力度。
二是加強考核評價。強化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績效考評,對服務成效突出的予以重點支持和獎勵。強化區級考核管理,考核指標納入各區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內容。引導各級載體建立服務人員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推動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
三是做好示范宣傳。打好新聞報道、公益廣告、信息推送、公眾號和短視頻等全媒體宣傳“組合拳”。聚焦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服務成效,采用“綜合報道+專題報道+典型報道”等形式,加強宣傳推介,提升服務體系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品牌影響力。
整體而言,這一政策為北京市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策略,從提升服務能力到優化服務供給,再到創新服務模式,力圖營造一個更加有利于中小企業成長的環境。專業的事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人,華夏泰科專注企業資質發展,幫助企業規劃申報方案,專家團隊一站式申報服務,解決各類申報難題。歡迎咨詢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