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申報疑難解答
最高支持600萬元!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將于近期開始申報,2024年首批先支持1000多家“小巨人”企業,以后年度根據實施情況進一步擴大支持范圍。華夏泰科作為專業的咨詢服務機構,旨在幫助企業緊跟紅利政策,是最早研究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項目的服務機構之一,也是最早幫助企業獲得重點小巨人資金的服務機構之一,本次申報的企業較多,預計競爭激烈,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需要盡早準備申報材料。下面華夏泰科就2024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申報做疑難解答。
一、保持耐心靜待細則
雖然是傳了一年之久的“重點小巨人”,但本次通知的對象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所以大家解讀的視角要調整。
1、企業如何申報需要各省(市)主管部門的具體遴選、申報方案出臺;
2、量化指標按照權責和切塊模式,各地并不一定會相同;
3、政策雖然有變化,但支持方式和申報內容依然保持了不少傳統的模式。
二、文件中的疑問淺析
1、支持小巨人企業數量多少?
按照文件說法,分三批次重點支持“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2024年首批先支持1000多家“小巨人”企業,那么三批次下來超過3000家。
這個數量和這個支持強度,必然可以照亮同仁陰霾密布的心境,申報服務依然大有可為。
2、獎金總額有多少?
“每家企業合計600萬元測算對地方的獎補數額”,2024年預算是60個億,2025、2026更大范圍支持,預算金額至少180個億。
3、如何獎勵企業?
文件顯示“獎補標準”:新一輪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獎補政策擬沿用此前獎補標準,即按照每家企業連續支持三年。
根據以前的模式,每年最高200萬,三年共計600萬,注意表述詞“最高”,獎金和績效掛鉤,0-200萬都有可能。
4、管理權限分配
根據文件要求,各地(市)報送方案,遴選企業,推薦獎補,承諾績效;部委審核批準。
資金切塊到省,不得挪用,按照進度和績效獎補小巨人企業。
所以,申報企業要積極和省(市)主管部門溝通,而不是糾結工信部如何做,因為工信部不會插手這些細節,更多的是方案制定、監督執行、績效問責。
5、資金如何下達?
不少老師糾結文件提到“每批次獎補資金分兩次下達,實施期初下達50%,實施期末根據績效評價情況下達剩余資金。”
這個下達資金是部委給省(市)下達,不是給企業的;如何分配企業,要根據地方主管部門的遴選和獎補方案執行。
兩部委會在今年項目啟動先撥付50%,其余的資金三年期后再根據績效撥付,中間過程,如何分配那是地方政府的事情,否則何以體現“充分發揮地方主動性和積極性”。
6、2000萬投資包括哪些費用?
文件提出:【推進計劃可覆蓋“三新”、“一強”單個或多個方面,須分別提出績效目標,投資總額需超過2000萬元?!?/p>
本次的重點小巨人是融合了當下各個重點政策方向,涵括了關鍵技術攻關、新產品產業化、產業鏈強鏈補鏈,那么這個投資必須根據所選擇的“三新”、“一強”來預算,比如:
(1)打造新動能,從人才、組織機構、設備條件等方面,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打造創新團隊;
研發設備、開發費用、人才團隊費用等都可以包括其中。
(2)攻堅新技術,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產生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
毋庸置疑,參考科技計劃項目的預算,妥妥的。
(3)開發新產品和提升協作配套能力,屬于產業化和產業強鏈的環節;
開發費、設備投資、產線建設固定投都可以包括。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個發改思維的科技項目,要成果但不支持土建,要技術但也要研發設備投入。
7、項目投資是否三年的投入?
文件提到“2024-2026年規劃”,那么不管是投入還是獎補,以及績效都是按照三年計算,2024年為第一年。
所以2000萬投入也是2024-2026年的總和,2023年投入算不算?答案是否定的!
三、申報準備
1、核心是做好【“三新”“一強”推進計劃】
條件既定,部委審核的核心還是【“三新”“一強”推進計劃】,特別關注:是否聚焦“三新”、“一強”,是否合理可行,是否清晰具體,是否具有強鏈補鏈穩鏈作用等。
如果計劃申報,其他東西無力左右,做好這個大作文撰寫就是當下我們的核心工作了。
2、投資預算越大收益越高
根據文件要求,2000萬是最低的要求:
“對推進計劃投資總額未達2000萬元的企業,收回資金;對推進計劃投資總額達2000萬元以上但未完成目標任務的企業,不再安排剩余資金。”
(1)低于2000萬投資,前期獎補資金退回;
(2)超過2000萬投資,但是未完成績效目標,后期的50%不撥付;
(3)“通過中央財政資金引導和帶動”,這個錢不會白花,各省(市)會結合投資和比例給予獎補資金計劃,具體多少未知,如果按照15%,做個4000萬的投資預算就是最低要求。
3、參考歷史申報準備
量化標準也會參考以前的指標,研發費、標準等都是重要的因素,畢竟政策有創新還要有延續。
申報書撰寫,12000字的限定與歷史申報類似,也可以參考以前的撰寫思路,當然,本次還可以結合科技計劃和發改項目的路徑。
以上只是細則出臺前的答疑,申報企業必須關注省(市)通知,以其最新要求為準。